北朝漢月_第一三一章:山河搖盪(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孩兒明白了。”寇士素愛護的告彆父親,興高采烈的往州城而去。

“孩兒服從,”寇士素點了點頭,“隻是,攻陷襄城郡以後,如果豫州軍不肯撤兵如何辦?到時孩兒率郡兵反擊,豈不是把這一大郡丟給豫州嗎?”

“這到底是如何回事?南陽太守趙脩延又是何人?”周惠揚著函件,向信使查問道。

“好,冇想到紹叔另有這等乾係,本支情願附和。”寇元孫說道。

信使年約二十餘歲,自稱姓杜名冠龍,乃襄陽杜氏旁支,在李琰之麾下的衛將軍府擔負法曹行參軍。麵對差未幾同齡的青年大員,他的態度倒是極其平靜:“回稟使君,趙脩延乃南陽趙氏族中得力後輩,除擔負南陽本郡太守外,還兼任彆駕之職,在州中的影響力極大。前天聽到爾朱兆入洛的動靜後,趙脩延以為大行台乃天子外戚,現在已落空倚仗,因而歪曲大行台意欲舉州投奔梁朝,率部攻擊州府,然後將大行台囚禁在府中,以本州彆駕的身份代理州務。”

究竟上,寇氏一族當中,寇元孫一支纔是嫡脈,出自寇讚宗子寇元寶,世襲河南郡公;寇遵貴這支出自寇元寶之弟寇臻,因附從國丈馮熙彆封建國縣侯。但是寇臻這一支宦途更加顯達,族中近年的幾位刺史皆為寇臻的子孫;寇元寶一支則式微了下去,第三代的嗣河南郡公寇靈孫、寇真孫兄弟,僅能擔負邊地太守或戍主(靈孫赭陽太守,真孫新城戍主),較另一支的職位差了很多。

當天下午,寇熾令宗子寇士素前去魯陽郡,摸索刺史周惠的態度。

這一番貌似妥當的言辭,壓服了大多數與會者,因而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紹叔是對本州的刺史之位有設法吧!”寇遵貴笑著對寇熾說。他是寇熾的親兄長,但寇熾出繼叔父寇孚為嗣(以是字紹叔,不從本輩兄弟的“遵”字),兩人從宗法上而言乃是堂親,房分之間另有些合作的乾係。比方本州彆駕之位,本應歸於本支長房,但是長房中宗子早夭,二子寇遵貴身有足疾,時而發作,連光州刺史之位也不得不辭去,三子寇侶寇遵樂四年前病逝於家中,五子寇權寇遵略才望嚴峻不敷,成果就便宜了出繼彆房的四子寇熾。

聽到兄長此言,寇熾當然不讓:“我曾為彆駕代理州務,這刺史之位卻也當得,落入自家兄弟之手,總比受製於外人強很多……不瞞二兄,昔日我為襄城太守時,與時任豫州都督、行豫州事元崇禮很有交結,現在正可共同對敵,而後守望互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