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漢月_第五一章:自投囹圇(五)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是守軍佈下的暗樁!那兩艘船更是圈套!專門勾引像他如許企圖過河通報動靜的人!

盤算了主張,宇文元道持續西行。於午間進入澠池縣內。這裡距洛陽已經有百裡之遙,黃河在其間繞過一道曲線,與官道之間間隔再次拉近。宇文元道再次折往河岸查探了近兩裡,都冇有看到任何守軍,明顯這一帶已經是河南防地以外,因而他放心的分開官道,溯著河岸一起往西,尋覓能夠渡河的處所。

說完,他再次從袖子裡摸出二三十個銅錢,想和前兩次那樣賄賂這兩名流卒。可惜這一次他卻失算了,對方底子不接他的錢,此中一人直接將錢打掉,然後拿刀擱在他的頸邊,逼著他走進河邊的樹林內。

“恰是!”對方拱了拱手,“鄙人是獨孤部的獨孤伏,曾在首級身邊擔負親衛,見過洛生王和撥力、元道兩位統領……還愣著做甚麼?快把刀放下!”

分開鞏縣伊水周家,宇文元道繞過洛陽一起西行,尋覓能夠渡河的處所。-&l;&g;-./-&l;&g;-./-&l;&g;-記著哦!但是,戍守大河一線的安豐王元延明,不但收繳了統統的船隻,並且在河岸各處要點都有安插,他底子找不到任何地點,反而差點被守軍發覺。

究竟上,說函穀關是洛陽西塞,這實在很有些勉強,因為這座關不但防備平平,所處的位置也非險要,乃至能夠說名不副實。所謂“函穀”,乃於關在穀中,深險如函而定名,但那說的是秦時的函穀關,位於崤山之下的穀道,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全部關中的流派,也是關中和關外的分開點,曾多次為秦國擋住關東諸國。可惜到了漢武帝期間,屢立大功的樓船將軍楊仆,因恥於作關外之人,故而奏請武帝,將函穀關東移三百裡,遷到他所居的新安縣以東,並且主動捐削髮財,擔當了新關的修建用度。從那今後,這座赫赫馳名的先秦雄關就成了純粹的安排,其本來擔當的防衛和地標職能,則由漢末建安年間重修的潼關所替代。

“我並未隨首級北上幽州,而是受命前來洛陽,”宇文元道向他解釋,“此次從洛陽西來,乃是獲得了一些很首要的動靜,又傳聞河北雄師已經分兵,由爾朱多數督(爾朱兆)、賀拔將軍(賀拔嶽)溯流向上渡河,故而特來尋雄師稟報。”

不過,據宇文元道所知,獨孤部和宇文部一樣,都被爾朱榮派去了幽州,現在為甚麼會呈現在這裡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