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漢月_第三七章:伏波中渚(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另一邊的楊寬,從小自視甚高,六鎮之亂時曾代父扼守懷朔鎮,領鎮中豪傑抵抗起首起事的破六韓拔陵;也曾流落北方柔然部,進過柔然可汗阿那瑰的王帳;現在河北河南的兩位天子,不管是元子攸還是元顥,他都是素有來往,相處安閒。可現在麵對爾朱榮的權威,他仍然感到有些忐忑。

“抬下去埋了。”爾朱榮就著**擦乾刀血,反手還刀入鞘,隨便的揮了揮手,彷彿擯除著一隻討厭的蒼蠅。然後他轉過甚來,盯著楊寬問道:“你是恒農楊寬?”

賀拔嶽出身洛陽太學,是六鎮諸將中可貴的文武雙全之人,有一個金紫光祿大夫的文職散官,在元天穆麾下大行台屬官紛繁告彆以後,由他臨時擔負元天穆的領軍府長史之職,幫手府主措置軍務。聽到爾朱榮的扣問,他在坐位上拱手答道:“回柱國殿下,此人所出身的義興周氏,並非本朝士族,之前並未有人退隱本朝;部屬也隻是在元顥公佈的邸報中,得知他擔負陳慶之的錄事參軍,曾隨慶之轉戰河南,積功封為員外散騎侍郎之職,是陳慶之府中獨一轉為內官的屬官。彆的,此人另有一個鞏縣男的冊封,能夠判定是洛陽鞏縣人氏,並非隨陳慶之北來的南人,是以部屬以為很有調略的代價。”

解除這兩種體例,可行的就隻要策反、打通守軍一途。實施這類調略,北中城守將陳慶之,河橋中渚守將李苗,無疑是最關頭的目標。但是陳慶之乃是南朝客將,奉梁帝之命幫手元顥,要讓他叛變家國,丟下妻兒,絕對是不成能的事情;李苗是投降魏朝的南人,調略的難度一樣極大,因為這些南人大多孤身窮窘來投,深受魏朝的大恩,又冇有家屬之類的牽絆,能夠說都是最為虔誠的臣子,現在元顥把握中樞,他歸於元顥麾下,天然是竭誠效命,以他平素的脾氣和作為,恐怕也不成能投降。

和元天穆比擬,擊破葛榮、都督河北諸軍的爾朱榮無疑具有更大的權威。他的這一句話,就即是為全部軍議定下了基調,剩下要會商的題目,就是如何繞開北中城,衝破麵前的大河天險。到時候,隻要稀有萬軍隊度過大河,很快就能擊敗元顥倉促調集的那支台軍,這一點絕對是無庸置疑的。

爾朱榮和元天穆堆積眾議,遍覽諜報,終究找到了兩個合適的人。其一是北中城守將陳慶之的錄事參軍、元顥所封的員外散騎侍郎義興周惠,其二是協防河橋中渚的夏州義兵首級宇文莫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