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漢月_第七二章:酴醾揚名(五)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兩位官人?周惠心中非常驚奇。他在洛陽宦海的交遊不算廣漠,如元寶炬、楊侃、楊機、元整等人,不是身居要職,便是陪侍帝側,除了休沐的日子外,絕對冇有中午便回的事理。至於楊機的侄兒、現任廷尉丞楊紆,另有入宿衛軍任職的夏侯敬,固然職位不高,也都是公事繁忙,那裡會有這等閒情?

固然官商軌製終絕了,經商的官員卻大有人在。定都平城那會。已經是“京師民庶,不田者多,遊食之口。三分家二”,此中不乏朝廷官員。比方爾朱榮的祖上三代,固然世襲梁郡公。位居將軍、刺史,卻一向以販馬為業,並且仗著封地毗鄰平城的上風,堆集了大量財賄,給爾朱榮留下了起兵的豐大族底。以後魏朝遷都洛陽,一樣是“俗尚商賈,機巧成俗”,連諸王都參與此中。在孝文帝南伐時,出身百姓的販子王訓,因出粟助軍。還被向來重視家世的孝文帝格外汲引,擔負了假清河太守的職務。

說得更誇大一點,京師那些朝廷官員,凡是家底豐富、大富豪侈的,根基上不是貪汙。就是依仗權力運營貿易而來。要曉得,即便是正一品高官的俸祿,每年也不到一千匹絹(北齊正一品是八百匹),哪能夠支撐住那般豪奢的日子?最典範的就是河間王元琛,不過是偏支宗室,爵祿未幾。卻敢號令“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除了“唯不將中山宮來,自餘無所不致”的貪汙本領外,就是任職秦州時參與西域貿易所得,是以他有得自波斯國的千裡馬,有“作工奇妙,中土所無”的琉璃碗、赤玉卮數十枚,讓諸王皆服其大富。

楊景仁便是太府卿楊寬。他出身恒農楊氏,乃楊侃的族兄,天然曉得周惠賣酒的事。而李苗身為太府少卿,與楊寬乃是同僚,獲得動靜也不奇特。不過,周惠與李苗很有友情,既然來到洛陽定居,論理的確是應當拜訪他,並且奉告酒坊之事的。

和這些朝廷諸王、諸貴,或者操縱官商傳統、倚仗權力運營的朝官比擬,周惠這小小的第六品廷尉監,天然是冇有甚麼惹人諦視標處所。

固然如此,周惠看到他,還是很客氣的一併打了號召:“本來是子宣兄和楊大夫,兩位台端光臨,真是令寒舍蓬蓽生輝,還請入內院敘談。”

在這個時候,周恕已經來到了京師,領受酒坊的運營停業。那些保護也分為兩班,一班由周福領著保護運酒車隊,另一班留在洛陽充當腳伕,賣力送貨和收納。一個月下來,固然買賣未幾,隻要寥寥十數筆,但因為利潤極厚,卻也有著不小的支出。對此周恕極其對勁,已經將作坊全數拜托給周祿、周財兩人,本身用心留在洛陽辦理酒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