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漢月_第二〇章:北海入洛(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哦”元子攸回過神來,看了著內裡的天氣,“現在是時候?”

在這番會商中,臨淮王元彧的定見占有了支流。他向來以豐儀寬雅、明經厚德見稱,對舉止輕脫、惟知馳射的爾朱榮極度討厭,何況客歲河陰之難時,浩繁宗室死於爾朱家馬隊的虐殺,幸運存留下來的,隻如果稍有誌氣,無不對其恨之入骨;反倒是梁朝,在當時接管了很多宗室和漢臣出亡,他元彧也曾是此中的一人,還遭到梁帝的格外正視和虐待。便是其他朝臣,也大多有親故罹難於河陰,厥後固然迫於爾朱榮的威勢,不得不迎奉元子攸入繼大統,卻談不上誠懇推戴。

“楊卿……你以為,天穆此謀,天柱(爾朱榮)是否參與?他是否也有逼朕遷都的心機?”

“是,微臣辭職。”楊津知機的告彆元子攸,徐行退出了式乾殿。

蒲月二十三日傍晚,元子攸夜開殿門,取驊騮廄禦馬數匹,自顯陽殿後永巷而出,棄宮室、百官渡河北上,隨行的隻要中書舍人高道穆等幾位當值的侍臣。在北中郎將楊侃的策應下過河後,元子攸命高道穆於燭下作聖旨,宣示遠近,奉告天子車駕地點。

聽了高道穆的這番諫言,元子攸內心終究下定了決計。為今之計,他隻能渡河北上,藉助爾朱榮的力量才氣反攻元顥了。但是,對於爾朱榮的心機,元子攸仍然懷著疑慮,更何況元天穆必定也會前去彙合,到時若兩人一合計,將他君臣全數扣押,然後矯詔遷都晉陽或鄴城,朝廷便要失掉河南根底,成為砧板上任由對方宰割的魚肉,而這大好江山,也將非複為皇魏統統。

“了,”元子攸揮了揮手,“阿翟,你先下去。”

不但如此,單以小我名譽而言,元子攸還趕不上作為堂弟的元顥。在爾朱榮入洛前,元顥已經擔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受命領兵討伐葛榮;而元子攸僅僅在宮中擔負孝明帝的伴讀,資格和官位都遠在元顥之下。之以是能夠擔當大位,不過是爾朱榮以鑄金像占卜天命的成果罷了……

“準了,”元子攸點頭表示認同,然後緩慢的寫下一道詔旨,交給一旁的內侍李阿翟。

宣光殿是皇後寢殿,元子攸的皇後,乃是爾朱榮的長女爾朱英娥,她本來是元子攸堂侄孝明帝元詡的妃嬪,被爾朱榮強塞給元子攸。元子攸和元詡乾係極好,自幼即在宮中伴讀,本不想納他的未亡人,還是黃門侍郎祖瑩引晉文公采取懷嬴的古例壓服了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