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審琦(925年~974年),字仲寶,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後漢末投樞密使郭威帳下,後周太祖時任殿前司鐵騎批示使,顯德元年(955年)從後周世宗抗擊北漢入侵,以功升鐵騎都虞候,改鐵騎右廂第二軍都批示使。顯德三年從世宗攻南唐,王審琦攻占舒州(今安徽潛山),以功改任殿前司散員都批示使。顯德四年三月,在紫金盜窟(今鳳台東南)戰役中,王審琦率軍先登,大敗南唐軍,轉殿前司控鶴右廂都批示使;後在濠州(今鳳陽東北)、楚州(今江蘇淮安)戰役中均立有軍功,顯德五年改任鐵騎右廂都批示使,一向是石取信的部下。顯德六年三月,從世宗攻遼。同年六月,世宗子柴宗訓即位後,王審琦任殿前都虞候。
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出兵權,王審琦罷殿前都批示使,出為忠正軍(壽州,今安徽鳳台)節度使,在鎮達八年之久,史稱“為政寬簡”。屬縣縣令免除有罪錄事吏的職務,王審琦的幕僚陳述縣令事前冇有叨教而私行措置,應當按問其罪。王審琦說:“五代以來,諸侯刁悍,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王審琦的思惟正合適宋太祖加強皇權的要求。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親征北漢時,王審琦任禦營四周都巡檢。次年,改成忠武軍(許州,今河南許昌)節度使,但不到差而留住都城。王審琦本不能喝酒,宋太祖以布衣交共享繁華,每宴強令喝酒,王審琦偶然連飲十杯,開寶六年(973年),又加同平章事銜為使相,終究“暴疾,不能語”,次年死,長年 50 歲,追封琅琊郡王。王審琦宗子王承衍,開寶三年娶宋太祖長女昭慶公主(魏國大長公主)。王承衍曾孫王師約(原名孝莊),治平三年(1066年)娶宋英宗長女徐國公主(魏、楚國大長公主)。王師約子王殖,紹聖四年(1097年)娶宋神宗四女惠國公主(潭國長公主)。
顯德七年正月初,趙匡胤策動“陳橋兵變”,被趙匡胤稱為“布衣交”王審琦,與殿前都批示使石取信同被安排在都城作內應。宋朝建立,在六位首要建國功臣中名列第四,升任殿前都批示使、泰寧軍(兗州,今屬山東)節度使。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昭義兵節度使李筠反宋,宋太祖親征,王審琦任禦營前洞屋都擺設;同年玄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反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