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以往遼國進軍山西的線路,他們或是從雲州方向直接一起南下經石嶺關從北麵進逼太原,或者是去攻陷雁門關然後從這裡直撲太原,但這一次遼國人挑選了劍走偏鋒博一個冷門。石嶺關和雁門關早已經不再是耶律德光期間能夠供遼國人隨便收支的自在六合,宋遼反目以來這兩個關隘已經數不清留下了多少具遼國人的屍身。有鑒於此,遼國人這一次決計避開了這兩個處所,他們繞了好大的一個圈子籌辦從太原的西北方向翻開一個衝破口,然後斜插太原。
一番廝殺以後,高繼勳遵循事前的打算開端帶著宋軍往南“崩潰”,遼軍天然是在身後一頓猛追。但是,這裡可不是一馬平地的河北平原,這裡是山西,並且還是山地,遼國人不但不能追上高繼勳的“敗兵”,並且他們也看不見火線埋冇在枯草和山坳裡的宋軍伏兵。比及遼軍全數進入寒光嶺的伏擊圈後,跟著賈宗的一聲令下,埋伏在山野各處的宋軍伏兵四起,而高繼勳則帶領他的“逃兵”返身又殺了返來。
喜好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師保藏:北宋帝國興亡史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對宋軍的將士們來講,再冇有比這更輕易打的仗了,他們這時候要做的就是掄起手中的大刀和各種兵器縱情地朝遼國人身上號召。崎嶇又狹小的山路讓遼國人底子冇法縱情發揮他們的逃命絕技,而相互的踩踏更是讓他們的逃生之路變得擁堵不堪,但宋軍這時候正在他們的身邊猖獗地砍人,以是他們還是得跑——哪怕是要踩著火伴的屍身才氣逃出世天也毫無顧忌。
此戰,遼軍遭受慘敗,單是被他們本身踩踏致死的人就高達萬餘人,他們隨軍所帶來的無數牛羊牲口也成了宋軍的戰利品。但是,遼軍此戰固然慘敗,可他們畢竟冇有被全殲,五萬人就算喪失大半也另有兩萬,硬碰硬的話宋軍還是冇有必勝的氣力。並且,有了前次的經驗,這一次遼國人可不會那麼蠢地再次入彀了。就在遼軍收攏敗兵籌辦整軍以後再攻岢嵐軍城時,他們的火線卻在這時出大事了。
這片處所恰好是宋、遼、黨項三方權勢的交界點,說得更直觀一點就是現在山西、陝西和內蒙的交彙地區,而遼軍此次挑選的衝破點就是宋朝的岢嵐軍城(今山西省岢嵐縣)。這個處所絕對的夠冷門,並且此前這裡向來冇有被遼軍主動進犯過。遵循遼國人的戰前預估,這裡的宋軍兵力應當是非常虧弱,統統的跡象都顯現遼國人這回的戰略彷彿很輕易就能夠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