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國興亡史_第48章 革除藩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試問:人間有哪一個天子不但願本身的國度承平無事?有哪一個天子但願本身的軍隊長年累月都在兵戈?彆的,除了兵戈,每天措置公文批閱奏摺也是讓趙匡胤感到頭疼的事,他這時候才發明當天子真的不是人乾的事,特彆是想當一個好天子更是苦不堪言。想當初,他當將軍做節度使的時候是多麼的清閒安閒,可現在他坐擁天下卻一點也不感覺歡愉,特彆是他這個國度地處四戰之地,他的四周虎狼環顧,並且海內也並不安寧。

如此三管齊下,軍政財就此構成三權分立之勢,此前節度使駐守一方、統管一方、稱雄一方的局麵也就不複存在。

靠著強大的軍事威懾,趙匡胤的這些政策在天下各地連續開端推行。毫無不測的是,冇人敢說一個不字,趙匡胤的那些前輩做夢都想辦到但卻至死也冇辦到的事被他辦成了。

再說削奪其權。在此之前,處所的節度使除了統領其官衙地點州府的政務外,他們彆的還兼管該州部屬的郡縣。從這時候起,他們的這個權限就開端遭到限定乃至是被剝奪了,或是他們統領的地盤今後變小了,或是某些州縣直接就變成了中心直管。當然,這個政策並冇有一刀切,而是一個緩緩推動的步調和過程,直到最後溫水煮死青蛙。生長到最後節度使就成為了一個高貴要達但卻冇有任何實權的虛職,朝廷空降的文官則全麵領受了節度使手裡的處所行政權。不過,即便是諸如知州一類的處所行政長官也不是能夠今後大權獨攬變成新型的節度使,在他們上麵趙匡胤還設了通判一職,這個官職名義上是處所的二把手,但此人卻有監察乃至是公開彈劾一把手的權力。

跟著李重進的覆亡,宋朝海內再也冇有人敢跟趙匡胤叫板。從揚州返來,趙匡胤俄然開端厭倦行軍作戰,他當將軍的時候可冇有這類感受,可那是因為當時的他需求靠兵戈才氣表現出本身的代價才氣升官發財,但現在他是一國之君,如果他還是常常兵戈那就意味著天下並不承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