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國興亡史_第2章 絕世毒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作為建國功臣曹彬的兒子,曹瑋的家世背景是丁謂不得不考慮的題目,僅憑這一點他就不敢對曹瑋懲罰太重。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敢動曹瑋,他一紙聖旨就將曹瑋這個身領一方節度的邊關大帥變成了一個小小的知州,並且還被降了軍銜——節度使貶為了察看使。

第2章 絕世毒夫

丁謂得知動靜後是又氣又喜。他喜的是本身隻是虛驚一場,他冇想到曹瑋竟然比一隻兔子還乖。氣的是他找不到再整曹瑋的來由,而阿誰本來是被他拉去探雷的韓億卻輕而易舉地就收了曹瑋的兵權。

這就是丁謂的另一麵。兩宋三百餘年的汗青裡,若論凶險狡猾和卑鄙無恥,丁謂自謙第二,恐無人敢稱第一。

寇準算是勝利地躲過了丁謂的陰招,那麼李迪呢?很遺憾,作為一名深受儒家思惟影響的傳統士大夫,李迪差一點就讓丁謂的詭計得逞了。

一樣麵對一份未經宣讀的敕書和一把包裹的長劍,李迪第一時候就想到了他殺。為保名節,也更是為了能給本身留個全屍,李迪在顛末一番痛苦的掙紮後決定他殺,幸虧他的兒子及時趕到才讓他他殺得逞。但是,這還冇完,這位傳旨寺人持續板著個臉坐在那兒一言不發,這意義彷彿就是讓李迪有點自知之明從速自行了斷,如許朝廷和他李迪還都能保全各自的顏麵。

這就是寇準!榮辱興衰在他眼裡不過是過眼雲煙,目前有酒目前醉,明日天各一方,諸君各自保重!

丁謂派了兩個寺人彆拜彆往寇準和李迪的任所宣讀他們的貶官聖旨,但與這份聖旨隨行的另有特地掛在傳旨寺人坐騎身上的一把用黃色錦布所包裹的長劍。如果如果單看傳旨寺人的這副行頭——駿馬、聖旨和長劍,明眼人當即就能看出這是甚麼意義,但關頭的題目就在於聖旨裡底子就冇有賜死或斬殺寇準和李迪的內容。

聽罷,李迪是當場癱坐在地,本來隻是虛驚一場。也不曉得當時的人們是否隨即衝上去把這個死寺人給狠狠地扁了一頓,畢竟他的故作高深幾乎就讓李迪一命嗚呼。不過,追溯泉源,這統統的始作俑者但是都城裡的那位丁大相公。

這就是丁謂的高超之處以及他的小人手腕,假定寇準和李迪都是那種很要臉麵的人,假定他倆都尊崇“士可殺不成辱”的人生信條,那麼丁謂極其樂於見到的一幕就會上演——寇準和李迪會在未聽宣詔之前挑選他殺而亡。如果真的產生了這類事,丁謂到時候卻會把任務推得一乾二淨:我可冇有殺他們的意義,聖旨裡也是白字黑字地寫瞭然他們隻是被貶官罷了,是他們本身要去尋死的,我有甚麼體例。至於那把長劍,奉求!那是傳旨寺人的防身兵器好不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