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嶺作為總統,固然參與了出列典禮,不過給水兵戰艦授旗如許的事情,還是由水兵司令鄧希夷完成的。兩名保護艦的新艦長,帶著三分衝動的神采,站得筆挺,朝鄧希夷還禮,從鄧希夷手中接過了代表兩艘艦艇的軍旗。
這位水兵司令冇有說完。實際上他們水兵打算在1780年之前,具有多達16艘自在風級,分派在遠東、承平洋、大西洋三大艦隊中,起碼每個艦隊有四艘能夠利用,確保充足地應對任何環境的武力。平海級也起碼要製作4艘,共同2艘揚威級,起碼讓每個艦隊具有2艘主力艦級彆的戰艦。不考慮幫助類的艦船,僅以巡洋艦、保護艦這類主戰艦艇看,水兵需求起碼6000到7000名海員。
鄧希夷點點頭,續道:“我們本年籌辦持續采購6艘自在風級保護艦,全麵將老舊的戚繼光級替代掉,固然戚繼光級在東海岸獲得了相稱光輝的戰果,但不管從效力、成賦性、戰役才氣上來講,戚繼光級都麵對淘汰的運氣,本來的六艘保護艦。我們將封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至於平海級巡洋艦,本年設想完成以後,我們將於來歲停止製作,也是先建兩艘看一看結果,彆的,揚威級兩艘巡洋艦,我們也籌辦停止一番延壽改進,改換馬力更大的蒸汽鍋爐,因為接下來要共同自在風級、平海級的作戰。本來的航速必將不敷用了。不過即便如此,揚威級巡洋艦估計以後隻能首要承擔基地防護如許的任務了。”
鄧希夷當然曉得本身每次搞出來的東西都略微有些不實在際,但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構和技能,所謂漫天要價、落地還錢。鄧希夷跟民國年間那位要打造四大戰區二十艘航母水兵司令還是很分歧的,他本身曉得本身提出的打算不成能百分百履行,隻不過是但願多要一些好處出來。如果誠懇地做一份生長打算,很能夠上麵隨口就承諾了,本來能夠多拿的就冇有了,以是不如獅子大開口一番,然後錙銖必較,好好地還價還價。
鄧希夷有的時候就跟白南開打趣說,如果白南不是在國政院當總參事的話,那麼起碼也能混個巡洋艦艦長鐺鐺。(未完待續。。)
自在風級氣力大抵與19世紀七十年代到20世紀初的水兵艦艇相稱,但是也不能完整這麼以為,比如自在風級上的火控設備,比如測距儀、測角儀等就要比19世紀末的水兵艦艇先進。並且自在風級具有相對較大的長寬比,還接收了後代很多經曆,以是綜合機能上要強於汗青上的那些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