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嫊倒是對此毫不在乎,她曉得這是弘昌帝在太後逼迫下不得已罰了敬愛的德妃,氣兒不順,要在她這兒找補返來。如許也好,弘昌帝對她如此態度,想必此後會令太後對她更加絕望吧。
現在自已的結髮之妻又中毒不治,高祖再不遊移,先暗中宣霍將軍入宮,將他囚禁起來,再封閉了霍貴妃所居的重華宮。然後將太病院統統的太醫、藥童,連其九族全都抓起來,打入天牢,聲言如果查不出究竟是誰先毒害了太子妃再毒害孝慈高皇後,統統人全數族誅,寧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但如果有人認罪,其人腰斬,極刑不及其親人,隻處以流刑。
太後不厭其煩的跟弘昌帝擺究竟,講事理。說要不是高祖天子動用重刑,如何能查得出向孝慈高皇後和太宗天子下毒手的人;若不是太宗天子即位後立下重典,又怎會到現在,傳了五位帝王,不管太子天孫,後妃宮女,宮中再無一樁毒藥慘案產生,便是官方的投毒案也大大減少。
如此重刑之下,一名孫姓太醫終究自首,說是收了霍貴妃二萬兩黃金,這才一念之差犯下大罪。
世人都覺得裴嫊是因為功虧一簣,鬱結於心,這才久病不愈,這宮裡多的是如許失了帝寵後鬱鬱而終的宮妃,如果她慘遭如此打擊,還能若無其事普通,那才叫不普通。
高祖天子畢竟是在亂世當中打出一片江山來的,早在太子幾乎中毒之時就擔憂某些人有不軌之心,彆有圖謀,至於其人是誰,隻要一想太子之位一旦空出誰家獲益最大便知。隻是當時並無證據,太祖也隻得命令暗中將霍大將軍監督起來。
可見對於此等暴虐行動,便是應當重重懲辦方能以警先人。便是德妃不也是驚駭此等重罪纔不敢直接使毒害人嗎?而是用了食品相剋之法,固然此次兩味相剋的食材不過是讓人嘔吐,但若起了這個壞心,下次用上讓人斃命的食材呢?若要防患於已然,還是要從重懲辦,以儆效尤。
何況當時高祖天子身子每況愈下,已起了傳位給太子本身做上皇之意,霍氏怕夜長夢多,便用了些鋌而走險的體例。
幽篁館位於西苑內最偏僻的角落,如果西苑內的宮妃久病不愈,便會被遷到這裡靜養,免得過了病氣給她人。弘昌帝一句話,裴嫊就這麼被人抬到了幽篁館。
哪知霍氏心中仇恨不平,不過一介豪門出身的民婦卻一朝為後,她這個出身崇高的貴族令媛倒要向她膜拜存候。自已的兄長為打下大夏江山立下汗馬功績,他的外甥反倒要向阿誰民婦生出的兒子下跪稱臣,這讓她直如百爪撓心,如何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