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師,如玉有事稟報。”見蘇軾看完了試卷,這女子躬身行了禮。
從直至終,蘇轍半點都冇笑過,他的神采一平如鏡,當真是教人捉摸不透。
學院內,書聲郎朗,儒家在蜀地,可見昌隆了。
“咳咳,二弟,怎又讀的是‘朱子’的書?他那‘存天理,滅人慾’可不是大道坦途。”進了房,蘇軾搖了點頭,隻見蘇轍手上拿著的恰是《朱子》文錄。
……
蘇轍自學“理學”後便和蘇軾不對路了,在他眼裡,蘇軾太輕浮,又太油滑了。
蘇軾自遠方返來,自宋歸蜀,到了這眉山學府,他不由誦詞一,現在歸家,他越歡暢了。
“賢人於心之有禮,而決非其理之所能全。”
久久思考,蘇軾倒是未曾開口。
“大兄,何事不敢說?難不成是關於我的?”端坐椅上,蘇轍皺眉問了一句。
“修書一封,以眉山學府的名義送到公主府,找個機遇,你便親身去請他!以你的才色,想必這將來的周天會中計的。”蘇軾表麵放浪,實則才乾絕倫,他已是想到如何靠近姬銘義了。
崇禮閣與崇義閣乃是入門學子學習之處,故而不消月考,這崇仁閣乃是進業儒士學習之處,故而有月考之要求,“進業”便是“畢業”之意,在這裡,入門易,進業難。
“老夫聊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儒家學府外,有浩然正氣沖天而,隻聽有人在大聲讀誦。
幾月前,大周毀滅,作為鄰國,蜀國天然是獲得了這動靜。當時,蘇軾也把這動靜帶入了大宋,這番返來,他還是第一次聽到大周的動靜。
“蜀地有三蘇,三蘇皆鴻儒。蘇家三大聖,儘皆如龍鳳。”
見蘇轍這般模樣,蘇軾搖點頭,起家朝著學府書院而去了。
“如玉你如何返來了?校書樓有事?”用鎮紙壓上試卷,蘇軾昂首間開了口。
校書樓乃是蘇家的財產,此事曉得的人並未幾,蘇家乃是儒家王謝,又豈會開“紅樓”,這校書樓乃是為宋國通報動靜的隱處。
“大兄,遵循端方,本日是考覈時候,現在辰時已過,你也該賣力考覈事情了。”蘇轍雙眼一眯,倒是避開了朱熹的事,他開口說罷這句,起家朝小築內堂去了。
“三是……”
他身後,顏如玉施禮道了聲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