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皇上返來,大周還當由皇上做主。”
傍晚時分,東州府城,城門下,大周眾臣皆已至了,算算時候,姬銘義即將返來了。
眼望城門,姬銘義不由開了口,狼狽奔逃、展轉數地,現在返來,他當真非常衝動。
當日“烽火戲諸侯”,蜀國與唐國未派兵救幽帝便是為了擺脫屬國這名號,現在唐國若不是窮途末路,唐皇決然是不會提及此事的。
聽到這話,文相雖有迷惑,但還是回聲道了諾。
當日姬銘義在蜀國立了東周,與此同時,安祿山帶著大燕軍士入了唐國,唐國“安史之亂”到臨,大唐這信乃是乞助的。
“我既返來,便當重掌大周,三今後,重立周國……”
“好,就定在二帝節。半月後,再立大周……”
“臣附議。”
“皇上,臣覺得可讓武後入周為臣,武後若能入周,我大周便能再添一支雄師……”看罷了手劄,此番卻不是四相先開口,隻見說話的人竟是熙康。
“劉備勾搭燕國,蜀國亦是雄師壓境,我有傷在身,怕是命不久矣,望周天能讓我唐國亨太子入周庇護……”
放下這信,他換了另一封。
“今我返來,全軍高低皆有功,犒賞全軍,全城大慶三日……”
仙國大帝,威勢赫赫,萬人朝拜,萬壽無疆,仙界之出色,當真不過如是。
城門下,大周眾臣再拜,風雲際會,周天順天命返來,他們亦是非常衝動。
說罷此話,姬銘義率著雄師入了城,天氣雖已暗,但民氣似火。東州城徹夜到處是歡樂,民氣即天心,要奪天下,先得予民。
看罷了兩封信,姬銘義將信交給了眾臣,待大周眾臣看罷這函件,他思慮間,已是想到一件事了。安史之亂終究會被毀滅,唐國雖失三域,但卻還亡不了。
“周天,遵循輩分,我乃是你曾祖母,你我乃是一家。現在玄奘二徒犯我唐境,我武氏難以抗敵,故而,我願率兵入周為臣,請周天恩準……”
立國確是第一要事,不宜遲延,故而大周眾臣皆是異口同聲挑選了二帝節。
翻開信來,姬銘義先行翻開了武後之信。
議論罷此事,文相忽的想起了一個事情,隻見他自儲物袋中取出了兩封函件。
天時不如天時,天時不如人和,民氣在此,東州何愁不能再掌南海一域。人道興,天道應,姬銘義返來,東州城上,滾滾氣運如龍。國有國運,城有城運,這東州還是姬銘義的東州。
“皇上,不知您是何設法……”文相見姬銘義不說話,亦是有所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