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蔣介石回到南京後,一見到何應欽就聲色俱厲地說:“敬之,我還未死,你就要當魁首嗎?”在杭州,一見賀衷寒就破口痛罵,罵得賀失聲大哭,蔣介石仇恨地說:“你哭,滾出去哭!”今後,賀衷寒便一蹶不振,與何應欽一樣,都成了獨一虛位的幕外人物。何、賀獲咎,是因為在西安事情期間,他們的活動都已為戴笠所諦視。蔣介石獲釋後,戴笠就在蔣介石麵前告發和傾陷。以是,賀衷寒雖有答覆社加黃埔係的兩重身份,但陰狠猜忌成性的蔣介石是不會放過他的。
賀衷寒一貫以黃埔係和答覆社的獨一實際家和指導者自居。他不但到處演講,撰寫文章,操縱他主理《前程》月刊大肆停止反共鼓吹,並且還參與了組建中國文學會、建立中國電影製片廠,並在南昌主持新餬口活動的展開。他的著作雖未幾,可長篇大論的演講卻很多。他對於“蔣介石教義”闡發和註疏,也自命為第一人。如他寫的《新餬口活動的意義》一文,就為蔣介石供應的所謂“禮義廉恥”,作了當時頗受某些人稱道的註解。他說:“禮者理也,循規蹈矩,謂之禮;義者宜也,捨己濟人,謂之義;廉者守也,循分守己,謂之廉;恥者疵也,刺激昂揚,謂之恥。”這就是說,要人循規蹈矩,又能捨己濟人;循分守己,又能刺激昂揚。總之一句話,就是“隻能從命,不能抵擋”。
1971年5月9日賀衷寒因胃癌歸天。身後被在陽明山養病的蔣介石追贈為一級陸軍大將。
1936年西安事情發作。動靜傳來,答覆社和黃埔係內部民氣惶惑,像一群熱鍋上的螞蟻。賀衷寒與親日派何應欽奧妙勾搭,策動170餘名青年將領通電“討逆”,果斷主張進兵“討伐”張、楊和轟炸西安。他還鼓動答覆社書記長鄧文儀召開集會,通過了以武力處理西安事情的決定案,並以黃埔同窗會的名義,分歧擁戴何應欽暫代陸海空軍總司令,負“討伐張、楊背叛”之總責。同時,他又與鄧文儀等一起,收編了在南京賦閒的中心各軍校畢業生,建媾和構造了300人的“討逆赴難團”。他以為如許做,會對他麵麵無益:如蔣介石萬一被釋,則可得“勤王”之功;若蔣介石“駕崩”,又可成為擁何繼位的功臣,所獲亦必不小。豈料因為中共的補救,張、楊終以大局為重,開釋了蔣介石。何應欽遂以竊篡懷疑,險遭不測;賀衷寒亦被蔣介石以為用心叵測,立遭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