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歎道:“一朵花,一朵花,可惜你像娘一樣運氣不濟,早早成了孀婦!”
慈禧悄悄拍了拍周瑩肩膀說:“有兒這句話,娘內心更結壯了。你記著,前人把齊家和治國看得劃一首要,乃至以為齊家是本,治國事末。吳氏家屬由盛變衰,到了你手裡又有了轉機,就像娘治國一樣,都是有它的規律的。咱孃兒倆每時每刻都粗心不得呀。”
周瑩答覆:“尚未考慮。因為兒已認了一個義子,一個女兒,常常與他們在一起,也不覺孤單空虛。”
夜幕來臨,慈禧手攜周瑩,一同進入臨時改作慈禧寢宮、原為秦王會客的房間。慈禧歸座後,指指身邊說:“坐在我身邊,咱孃兒倆好好拉拉家常。你我都不輕易,同病相憐,滿是年紀輕簡便守寡過來的女人,肚子裡的苦水能夠倒幾大盆。今兒個,咱孃兒倆給他吐個痛快。”
慈禧笑容滿麵道:“看我兒嘴有多巧呀,經你一誇,我真成了天上神仙啦。不過話說返來,誰不坐在這寶座上,都冇法曉得寶座上的苦。這幾十年,娘過得也實在不輕易啊!古語雲:‘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平天下’。要做到這點,僅僅靠勤奮是遠遠不敷的,要真正做到做好,就更難了。娘這幾十年為了做到這一點,不知經曆了多少風風雨雨,涉過多少次澎湃波瀾,接受了多大壓力。可天不遂人願啊!眼下大清王朝麵對蠻夷,已到了存亡存亡關頭。娘由北京千裡迢迢出亡西安,僅僅是為了活命嗎?不,娘是為了來日重整江山,重振雄風,讓洋人們曉得,隻要有我慈禧在,大清王朝就會固若金湯;隻要有我慈禧在,大清子民就不會淪為亡國奴。兒呀,你信賴孃的話嗎?”
周瑩說:“娘,你白叟家說的是,兒謹遵教誨。”
“咱孃兒倆不扯這永久扯不清的國度大事了。”慈禧話題一轉說,“你奉告娘,這些年你是咋過來的?”
知府笑道:“我敢哄你,不想要腦袋了?”
慈禧說:“我兒免禮。你擇子立嗣,娘賜你一頂坐家道台的五品花翎,你百年後,由你兒子擔當世襲如何?”
周瑩趕緊叩首道:“謝母親老佛爺大恩大德。”
周瑩忙答覆:“謝母親對兒無微不至的體貼。吳氏固然多名子孫繞膝,但真正能承大業者,則令人點頭長歎,故兒至今尚未能為吳氏擇子立嗣以繼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