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笑道:“護國夫人給下官六萬兩銀子用來搶修踏道,已是功德無量的事,下官豈敢再得寸進尺。如有困難,下官設法處理,不敢再費事護國夫人了。”
商龍讓馬坊備了七匹貨棧馬,伴隨陳文洛一起出龍駒寨,直奔龍駒寨通往商州的必經之道商山十八盤而去。
陳文洛回身往山下走著說:“踏道晚修通一天,龍駒寨商家就多喪失一天。貨色運不出去,到頭虧損的還是商家本身。”
“商州秦嶺十八盤踏道又被大水和泥石流沖毀,路斷了,十天半月內路怕修不好呀!”
知府說:“二百人手天然不敷,這些懂技術的工匠到了處所,再招龍駒寨和十八盤四周村落農夫。隻要上到八百人,十八盤踏道就能在一個半月後重新見到車來人往,龍駒寨積存的貨色就不消憂愁運不出山了。”
周瑩看完同人們來信,點頭一笑,自語道:“前人說虧損是福,這話公然不錯。你看我掏銀子修踏道,看起來是吃了虧,但另一方麵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成,我獲得的民氣遠比銀子的分量重啊!”
汗青上商州境內的十八盤,是座水土流失非常嚴峻的山體,因係土石佈局,植被得不到很好庇護,每逢暴風雨,便產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可謂防不堪防,是以,成為一條“盲腸”路段。因為水毀頻繁,官府常常不肯拿上銀子填無底洞,每遇滑坡泥石流,主動搶修的人越來越少,商賈們扛不住了,隻得硬著頭皮捐募銀子停止搶修。因為每次隻治本不治本,久而久之,這裡便成為商州官道上的一處痼疾,商州府衙前後換了幾任官員,一向到大清朝壽終正寢,十八盤還是一座讓路人見愁的“盲腸”路段!
“如果夫人出銀兩事就好辦了。”知府歡暢地說,“我手裡有了銀子,三天內便把人領上十八盤,爭奪在一個半月裡,把被大水和泥石流沖毀的十八盤踏道修通。”
“護國夫人有所不知,我已命人前去勘察踏道,搶修工程量和所需工匠、銀兩數字,上報巡撫衙門一個多月了,還冇見到唆使。商州山大溝深,火食希少,我拿不出銀子來辦其他事啊!”
回到龍駒寨,陳文洛對商龍說:“你找一個熟諳丹江河道的人做領導,設法順丹江河床繞過十八盤山,把信送到安吳堡,奉告少奶奶踏道被毀的環境,做好思惟籌辦,以免到時布匹脫銷引髮膠葛就難辦了!”
周瑩讓王堅騎馬踏水過到丹江南岸,找來一名漁夫問道:“從十八盤西山腳到龍駒寨,走水路你有掌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