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吳商婦(晚清女首富周瑩傳)_第66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周瑩笑道:“做皮貨買賣你是熟行,你說我能做不能做?”

鄧監堂說:“少夫人,你設法不錯,恐你心不足力不敷啊!”

周瑩反問:“我為甚麼要捨近求遠呢?”

周瑩固然對各行各業都有興趣,但平生主打方向卻始終如一,把首要資金投在鹽與布、茶貿易上。她到了不惑之年時,精氣神因疾病膠葛,大不如前,但仍體貼著陝西布業的興衰繁華,為把陝西布匹出產搞上去,她決定做一次大膽嘗試:引進本國布匹出產先進技術設備,派人到上海,夥同裕隆聚總號大掌櫃鹹鐵成一起,和英國、德國販子就引進紡織機器設備停止構和。當時,英國紡織設備比較先進,但要價高貴,她便按照關中實際環境做出決定:購進德國出產設備。因為陝西棉花絨短,隻合適出產粗支紗,織粗布,德國設備較適應。為此,她撥出一百八十萬兩銀,和德國販子簽訂了供貨合約,可惜的是,她的抱負終究竹籃打水。運送設備的船在台灣海峽碰到風暴淹冇了,她的投資也化為烏有。因為這一次引進外洋紡織設備的失利,導致陝西布匹出產的掉隊局麵一向未能突破,直到1937年中日戰役發作,江蘇榮氏家屬為遁藏烽火,被迫將一部分紡織設備西遷,在寶雞鬥雞台建立了新秦紡織廠,才揭開了陝西當代紡織產業的序幕。

周瑩用三十八萬兩銀子的布,換回了同代價的皮子,顛末黨士元加工賣掉後,淨賺了八萬六千多兩銀子,她忍不住笑道:“這錢掙得是不是太輕易了?”

鄧監堂一摸頭,嘿嘿笑道:“少夫人說得有事理,有事理,我老頭子吃的鹽比你多,但肚子的貨卻比你少,你得讓我好好揣摩揣摩再說。”

周瑩問:“此話怎講?”

周瑩通太重整陝西茶葉市場,在短短八年時候內,便締造了九百七十多萬兩純利,使安吳堡的財產增加到三千八百六十多萬兩,從而成為陝西清末期間的蓋省財東。

周瑩做買賣,買啥啥成,賣啥啥貴,銀子一個勁往裡收,她的興趣也越來越遍及,在慶賀她三十歲生日時,王堅對她說:“一個叫南金昌的秀纔想把他家傳下來的一個商鼎當給少奶奶,不知少奶奶意下如何?”

鄧監堂在考慮三天後,在孟店村周宅裡和周瑩研討了一天一夜,製定出一個當場取材,開辟安康、漢中地產原茶,研製和改進馬合盛涇磚,重整秦商茶葉市場的計劃。周瑩撥出二十五萬兩白銀,作為鄧監堂開辟安康、漢中茶園,研製陝青的專款。鄧監堂手裡有了銀子,帶領裕興重茶莊的十一名伴計,翻過秦嶺,進入陝南安康、漢中萬叢山當中,顛末三個多月調研考查,挑選了紫陽與西鄉兩地的茶樹作為開辟種類,和本地茶農簽訂了茶園開辟和供貨條約,預付了五萬銀兩做定金,留下四名伴計長駐紫陽、西鄉做技術指導後,鄧監堂回到安吳堡,一頭紮在研製陝青茶和磚茶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