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以至誠_新的打算 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家父曾說過,吳之璠暮年師法“嘉定三朱”,多用深浮雕或透雕,暮年仿洛陽龍門淺浮雕,初創薄地陰文竹刻,所雕斑紋凸起高度低於朱氏高浮雕,以此表示肌肉紋理,深淺透視。我看這個竹刻凹凸起伏恰當,層次豐富。佈局疏密有序,留白而賓主清楚。並且魯珍喜用文學故事為竹刻題材,如《聊齋誌異》、《布袋和尚》都是。我看這個筆筒七成是真品。”

“那你如何辦的?”一赫被他吊起胃口,頭湊著頭細語款款。

一赫的冷臉是外冷內熱,心是熱的。他就喜好同她說話,哪怕是罵他,也歡樂。

袁克放得的是一個筆筒,刻的是《二喬並讀》。構思妙不成言,利用高浮雕的技法,把大喬、小喬詠賞《銅雀台賦》的神態描畫得楚楚動聽。兩位苗條女子,鳳目繡口,嬌美小巧,一人坐於榻前凳上瀏覽,右手支頤,左手指導幾上書卷,右腿搭在左腿上,衣帶飄嫋,神態專注;一人倚靠塌上一端,右手執紈扇,身材向左方傾斜,專注書卷,似在點評。姐妹共賞佳作,其樂融融。書幾上另有插花瓷瓶、線裝冊本、青銅香爐使得環境書卷香濃。

“巧了,我恰好也有事,找你。”他三步上前,拿起她的手拖到沙發邊。

“那你感覺呢?”袁克放不答反問。

“你……你乾甚麼?”

袁克放把玩手上新得的嘉定竹刻,愛喜不已。

乾隆年間,落款“槎溪吳魯珍”的竹刻作品傳入皇宮,乾隆天子喜之不已,問侍臣:“'魯珍'是誰?”侍臣們無言以對,因而派人查遍書典,終究從康熙年間陸廷燦的《南村漫筆》中曉得“魯珍”即南翔竹刻名家吳之璠的作品,字魯珍,號東海道人。乾隆非常推許吳之璠的作品,賞識之餘,親身寫詩讚譽吳之璠,並命工匠刻於他的作品上:“刻竹由來稱魯珍,藏鋒寫像傳有神。技哉詞訟精力可,於吏吾當斥此人。”

一赫聽得忍不住要笑,想他當時的神采和內心活動可要累死。

他也喜好看她當真繪畫的模樣,一句話不說,低頭垂目,任內裡風吹浪打,小樓裡光陰靜好。

因為乾隆天子的推許,朝野高低掀起一股“吳魯珍”熱。而吳之璠存世作品未幾,仿冒的西貝貨應運而起,市場上真假異化,難覓真跡。而現現在,年青人尋求的是東洋、西風,是機器、大炮對竹刻的手工藝越來越不正視,嘉定的竹刻後繼無人,大師式微到數不出幾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