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那位掉在我家陽台上的鳳大爺_第39章 首發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西漢武帝的時候,有人給天子進獻了一隻奇特的鳥,拿各種食品餵它,但它都不肯吃。聞名文人東方朔瞥見這隻鳥,就說出了它的名字,又說它該當吃甚麼。一實驗,公然就像東方朔說的。天子問東方朔如何曉得的,他說《山海經》中有記錄,看了自會曉得。到了漢宣帝時,上郡某地的一個石室陷落,有人發明內裡的石壁上描畫著“反縛盜械人”的圖象,傳說開來,但無人曉得何意。大學者劉向卻指出這是“貳負之臣”。天子問他如何曉得的,劉向也答覆是從《山海經》上看到的。天子大驚,朝臣轟動,因而呈現了一股瀏覽《山海經》的小高潮。到了東漢明帝時,有一名水土工程專家叫王景,因管理河渠有功勞,獲得天子的犒賞,禮品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經》。而東晉大墨客陶淵明平生不為五鬥米折腰,卻佩服於《山海經》,曾一口氣寫下《讀<山海經>十三首》詩,留傳至今。此中的第一首詩就表達出他讀《山海經》後歡愉鎮靜的情感和曉得天下的結果“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產生於明朝的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和清朝的長篇小說《鏡花緣》,讀者常常被此中的奇異故事所吸引,從而對作者的豐富設想力佩服不已。但可曉得,書中的故事素材和藝術構思,很多是取自《山海經》的,而作者的設想力也多受《山海經》的開導。如此等等,《山海經》的魅力自當不言而喻。那麼,詳細的魅力安在呢?在於《山海經》豐富而奇異的內容,舉凡當時人所能聽到的、所能見到的、所能熟諳到的、所能設想到的統統事物,無不記錄。如大大小小的山丘河道,形形□□的花草樹

又東三百裡,曰堂庭之山,多棪(y2n)木1,多白猿,多水玉2,多黃金3。

山海經卷一

1996年元月

【譯文】南邊首列山係叫做鵲山山係。鵲山山係的頭一座山是招搖山,聳峙在西海岸邊,發展著很多桂樹,又儲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種草,形狀像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朵,稱呼是祝餘,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饑餓。山中又有一種樹木,形狀像構樹卻閃現玄色的紋理,並且光彩暉映四方,稱呼是迷穀,人佩帶它在身上就不會丟失方向。山中另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但長著一雙紅色的耳朵,既能蒲伏匍匐,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稱呼是狌狌,吃了它的肉能夠令人走得緩慢。麗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往西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叫做育沛的東西,人佩帶它在身上就不會生蠱脹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