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統統體貼本書的朋友們!明天特地發兩章。
與宋哲武等人輕鬆地議論著撈人、撈槍、撈錢分歧,此時在河南開封,省當局主席韓複榘的辦公室裡,倒是一片愁雲暗澹。韓複榘陰沉著臉深深地坐在沙發中,雙眼死死地盯著麵前桌上的幾封電報,他如許坐了已經整整一個小時了。
很多人誤以為韓複榘是一個不識字的武夫,實際上韓複榘出身於書香家世,國粹根底很深,不但善於書法,文章寫得也很有文采。韓複榘幼時入私塾隨父親讀書達七八年之久,能詩善文,尤以書法見長。韓複榘十幾歲就能到縣衙任“帖寫”,當兵後能遭到馮玉祥的賞識當了密書,都要歸功於他寫得一手好羊毫字,韓複榘的書法乃至遭到百姓黨元老、書法大師於右任的獎飾。韓複榘曾插手過灤州叛逆,後代,1937年,百姓當局批準在北京西郊建立“辛亥灤州**先烈記念陵寢”,記念碑的碑文《辛亥灤州**先烈衣冠塚銘並序》,就是馮玉祥安排韓複榘寫的。受百姓當局調派,到山東事情過一段時候,擔負過甘肅省府首席參議的陸立之,1994年在《炎黃春秋》上著文,談到他與韓複榘打仗後的各種感受。他說第一次見到韓複榘時,“就感遭到世人是曲解了他。”又說:“憑我小我察看,按照其人待人接物的各種姿勢、其辭吐剖明、其心態透露,我以為韓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在當時百姓黨所謂‘儒將’中,還很難找到第二人。”
這件事一措置完,蕭國棟就開端把大戰後的諸事措置環境,一一貫宋哲武彙報:“保安軍統統輕重傷員在一師野戰病院措置後,全數安排送回淶源保安軍病院持續醫治;匪賊和西北軍26旅、55師的重傷員也一同送往淶源救治;重傷員持續由一師野戰病院措置。按你的要求,對26旅和55師30歲以下的軍官、20歲擺佈的兵士,正在一一扣問是否情願插手我們保安軍。24門75mm山炮、統統迫擊炮、部分八成新的輕重機槍和統統的彈藥都要運回淶源。其他各種物質除了糧食外,其他的也要運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