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_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戰序曲 原來也是東北人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本來,中蘇構和一結束,蘇方就迫不及待的把中蘇兩邊的構和條目告訴了各大報的記者們,如獲珍寶的各大報立即就在第二天的頭版上登了出來。

在十幾萬雙熱切的目光諦視下,張學良和宋哲武聯袂走上主席台就坐,在他們的身後跟著韓光弟、梁忠甲、李文田,再前麵則是東北軍初級將領防俄第一軍軍長王樹常,現任防俄第一軍軍長萬福麟等人,以及三省名流們。

“東北中蘇邊疆戰役用時半年,東北軍民死傷數萬,莫非張少帥用這些死難者的鮮血就換來了這麼一個喪權辱國的和談?莫非受蔣委員長之命,跋涉數千裡,趕赴東北參戰的英勇的第四路軍用上萬將士的生命換來得滿洲裡大捷,能夠如許等閒地被張少帥拋棄?如果死難將士泉下有知,必然切齒悔恨!有如此的“好兒子”,就是死去的張大帥在地府之下,怕也羞於見人了。”

“就在明天,這位張少帥,竟然不顧中心當局的反對,不經中心當局受權,就私行和蘇俄簽訂了所謂的“哈爾濱和談”,和蘇俄寢兵了。而最令人髮指的是,這位張少帥竟然在和談中承諾蘇俄,以中東路每年百分之七十的紅利給蘇俄,用作贖回已經被他順從蔣委員長號令、武力收回的中東路的贖金,並且還要連付十年。”

張學良獎飾兩人不但頂住了兵器先進的蘇軍對紮賚諾爾和滿洲裡的放肆打擊,為第四路軍圍殲西線蘇軍締造了前提,還同時給打擊的蘇軍以龐大的殺傷。按張學良的說法,那就是冇有韓光弟和梁忠甲和他們的軍隊的英勇作戰,就不會有滿洲裡大捷。

果不其然,南京方麵當天就宣佈,‘南京當局並冇有受權張學良和蘇方構和,張學良的東北邊防公署隻是中華民國的處所行政單位,冇有資格和本國當局構和簽訂任何條約和和談。以是,這個構和成果冇有法律效力,中華民國當局也毫不會承認這個所謂的《哈爾濱寢兵和談》。’

張學良先是大力獎飾東北軍民在對蘇作戰中的英勇表示,稱,對蘇作戰獲得大勝是東北軍民儘力作戰、忘我捐軀的必定成果,當然這此中是少不了要狠狠地讚美韓光弟和梁忠甲一番。

祝捷大會開得轟轟烈烈,與會軍民十多萬人,除了哈爾濱,東三省各地都派來了各界名流代表列席;記者們更是來了近百人,不但東北各個報社的記者都來了,關內各大報的記者們,寢兵前就都派來了多量記者來到哈爾濱,這時還都冇有歸去,這個大會天然都要來采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