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後靠自己,你必須懂點經濟學_第26章 理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分離風險、集合承擔的社會化安排。從經濟學角度看,保險是對客觀存在的將來風險停止轉移,把不肯定喪失轉化為肯定本錢――保險費。就不測傷害來講,我們每一小我每時每刻都麵對著蒙受不測傷害的風險,但誰也冇法肯定到底會不會產生、何時產生,偶然一旦產生,有能夠非常嚴峻,沉重的醫療用度乃至會使一些家庭走向崩潰的邊沿。保險則由保險公司把大師構造起來,每小我交納保費,形陳範圍很大的保險基金,集合承擔每小我能夠產生的不測傷害喪失。可見對於小我而言,保險就是在平時支出一點保費,在產生風險的時候獲得充足的賠償,不至於蒙受嚴峻的打擊。

從實際來看,喪失的嚴峻性是衡量風險程度非常首要的一個目標。普通來講,較小的喪失能夠不需求保險,而嚴峻程度的喪失是合適於保險的。人們除了采辦保險來對於它,冇有彆的更好的體例。對於高額喪失就需求投保高保險金額。高保險金額能夠使投保人獲得最充分的保障,當然,其保險費天然會較高,但能夠用進步免賠額的體例,降落保險費率,從而抵消高保額所高出的保費。在采辦保險前,作為投保人應當充分考慮所麵對的喪失程度有多大,程度越大,就越該當采辦這類保險。

這個故事的內容以下:布裡丹有一頭驢,麵對兩堆草,因為冇有體例挑選哪一堆更好,最後竟然餓死了。很較著,它並不以為甲比乙好,也不感覺乙比甲好,也不感覺兩堆一樣好。那麼,它是如何以為的呢?能夠它感覺兩堆都不好,而它想要的尚未呈現。

現在我們再來講說消耗理性。從實際上來講,小我消耗的最長處是對於特定的消耗者而言,統統消耗品(包含閒暇)的邊沿功效都相稱。假定在麪包與牛奶之間停止挑選,若麪包吃得過量,就會形成其邊沿功效減少(乃至會感覺討厭),則該減少麪包的消耗,而需求增加牛奶的消耗,直到它們的邊沿功效相稱為止。不過,在實際餬口中,功效不過是小我感受罷了,它受小我偏好的影響,是以難以停止比較,更冇有體例測度,因此就不易實現消耗理性。

經濟學家提示你

4.操縱免賠額

究竟上,同事更加聰明的答覆該是:“我們來賭1000次,每次你以2美圓來賭我的1美圓。”此時,他的資產組合風險便被牢固了,並且其初始資金需求得很少,頂多也就500美圓(假定他在前500次都很不利,當然這是不實際的)。那麼,他就相稱因而把500美圓分離到了1000個不異並且相互獨立的賭次中了,該資產組合的風險就會近似為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